“良渚古城”申遗成功,中国成为世界遗产第一大国;长征路上,年轻记者追随先辈足迹,传承红色基因;书店客流量持续增长,打造出城市的“精神空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构成了中国发展的“文化密码”,在新中国70年的历程中释放出强大的能量。

引言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的繁荣兴盛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包含着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在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核心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本课程包含9740字,6个视频,文字学习时间约30分钟,视频学习时间约46分钟。

我们的文化自信,是对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有机整体的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脉相承、生生不息,贯通中华民族的过去、当下与未来,共同垒铸了中国人民精神上的万里长城,支撑起中国人文化自信的雄伟大厦。

坚定文化自信实质上就是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由于文化的特殊本质和功能,发挥着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作用,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际上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趋频繁的今天,缺乏文化自信,没有了精神独立性,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就会被釜底抽薪、失去精神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就立不住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

  • 随着知识经济、人工智能、生命科学、互联网、新能源等的发展, 21世纪要靠文化改变世界。从这一意义上说,谁占领了文化发展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软实力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古往今来,任何一个大国的发展进程,既是经济总量、军事力量等硬实力提高的过程,也是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等软实力提高的进程。”“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进入后工业社会--消费社会后,人们对心理和文化的需求愈发占主导地位。文化经济化,主要表现为一系列文化产业的发展;经济文化化,在经济发展中注重提升产品的文化、审美等附加值。新的世界性潮流,以经济、文化、政治的一体化为趋势。文化领域的博弈已经成为国际政治、经济竞争的内容之一。在这种竞争中,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全球政治、经济、科技相互竞争的中轴线。

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化时代:全球文化创意产业总览》统计数据来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经济体,文化产业都正在成为国家和地区经济的战略性资产。

“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

——2016年11月30日,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不可预测的因素日益增多,不确定性明显增强。信息大爆炸,传播大变革,多元文化碰撞冲击强烈,社会急剧转型,使得人们在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表现出更多困惑,呈现出信念缺失、精神空虚、价值虚无、享乐拜金等一系列问题。信息化、网络化的普及,既给人们便捷借鉴和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提供机遇,又给各种不良文化的渗透提供渠道,使得我国不可避免地受到腐朽、有害、不良文化的挑战,影响国家的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

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在诸多意识形态的巨大浪潮中,坚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阵地,抵制腐朽、有害、不良文化的冲击,才能在对外交流和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话语权,确保国家的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

文化具有凝聚民心和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功能,是衡量幸福美好生活的一个重要标尺。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伟大成就,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愿望越来越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期待更多更好的优秀文艺作品,更加追求遵法律、讲公德、守道德的现代文明生活,期盼更加风清气正的和谐社会发展环境。

文化自信是美好生活的精神基石。坚定文化自信,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利于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提升社会精神文明发展水平,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据此有人认为:经济发展了,社会文化就发展了,社会文明程度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思考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文化生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失衡、文化形态呈现精英与大众断裂的迹象

“颜色革命”恶果肆行东欧中亚,思考为什么“颜色革命”不可能在中国实现,我们应如何应对挑战。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们党坚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今天,我们党所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人民胜利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保障国运昌盛的重要条件之一。中国共产党的品格就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自信就是凝聚并代表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思想道德建设取得进展、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文化政策法规建设取得重大成果、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扎根于人民群众

近年来,《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节目接连火爆,《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国漫也赢得了观众的超高口碑。但有学者理性指出: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不是简单地靠几档节目就能完成的,需要打一场持久战。思考应如何打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场持久战。

“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

——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我们在国际文化秩序方面的基本主张:

第一,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基本特征,各国文化主权不可侵犯。

第二,各国文化文明的交流应和谐相处、相互尊重。

第三,反对一切形式的文化扩张和文化霸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

——2014年2月2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

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弘扬科学精神
普及科学知识

移风易俗
弘扬时代新风

强化社会责任意识

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

推进诚信建设

全面提升文化创新力

文化创新力是改变国际文化战略力量对比的关键环节。“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三个“新”字不仅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创新的理解和感悟,也赋予我们弃旧图新,主动适应时代发展节奏的全新意义。在传统文化中探寻当下意义,用创新理念传递出真实的中国声音。

增强文化创新力,要害在于始终保持文化的先进性,一个前提性条件就是要营造良好的文化创新环境。

文化创新的基本方式应处理好三对范畴:

增强国家文化传播力

文博、非遗、文创产品、多元新文化体验以及相关教育活动,一起构建了当代社会传统文化创新传播的生态系统。将传统文化艺术的历史积淀、美学意味与创新的传播意识相结合,在传统与现代、内部与外部之间形成有效的链接。

文化传播的原则还在于赋予文化以大众能接受的存在形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作品并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态、不定于一尊,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既要顶天立地、也要铺天盖地。文化如果只是小众的奢侈或是书斋的珍藏,无论如何是实现不了自信的。文化只有走进大众,为大众所喜闻乐见,才能富有活力而广泛传播。

比如《舌尖上的中国》《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的大获成功,就是创新文化传播方式,让文化经典走进寻常百姓的成功实践。同时,也更坚定了大众对民族文化的高度自信。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不仅要做到对自身文化的自信,还要着眼全球,主张各种文化皆有其内在价值,呼吁世界各民族都要对本民族文化拥有自信,积极对话、取长补短,共同为世界文明创造健康发展的有利环境。必须坚持不同文明兼收并蓄、交流互鉴,在世界各类文化共同繁荣的过程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艺同国家和民族命运紧紧维系、休戚与共,就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对民族精神的塑造产生深刻影响。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有责任把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当代中国人的精彩生活、精神面貌表现好展示好,用优秀作品画时代之像、传民族之神,让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巍然耸立。

发达国家的文化战略与效果

美国

  • 文化战略:软实力——国家安全;

  • 战略效果:不战而胜,美国文化全球化。

英国

  • 文化战略:保守帝国——创意英国;

  • 战略效果:日不落帝国、令人着迷的英国。

法国

  • 文化战略:文化的优越性,保护文化多样性立场;

  • 战略效果:依托品牌影响力和时尚产业建构了一个美丽浪漫的法国形象。

德国

  • 文化战略:以文化多元主义再造文化民族国家形象,争取以文化民族国家重归国际社会;

  • 战略效果:通过发展文化极大改善了当地的社会面貌和对外形象,从而促进整个经济的发展。

日本

  • 文化战略:提出“文化立国”,修改《著作权法》《内容产业促进法》,并成立知识产权战略本部;

  • 战略效果:CoolJapan战略是近年来日本政府提出的文化软实力战略,它以向海外传播日本文化为导向,强调文创、动漫、音乐、设计、饮食和旅游等要素融合发展,通过强化政策供给等途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进而实现其在经济层面和社会层面设定的发展目标。

韩国

  • 文化战略:外向经济,文化振兴;

  • 战略效果:韩流带动钱流、提高国家竞争力。

我国战略发展方向

近年来,以电子报刊、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开始逐渐发展为当前信息传播的主体,如何发挥新媒体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树立文化自信方面的作用是个重要问题。思考应如何发挥新媒体在我国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习近平语录

专家解读视频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文化是形象和软实力;对于一个民族而言,文化是灵魂和旗帜。坚定文化自信,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使命。

判断题

1.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

  • 确定
  • 解析

解析

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故本题判断正确。

判断题

2. 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确定
  • 解析

解析

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故本题判断正确。

单选题

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要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精气神。”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自信是因为( )

  • A.1>文化自信是道路、制度和理论自信的动力和来源;2>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能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
  • B.1>文化自信是道路、制度和理论自信的动力和来源;4>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能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 C.2>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能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4>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能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 D.1>文化自信是道路、制度和理论自信的动力和来源;3>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前途充满自信
  • 确定
  • 解析

解析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自信是因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能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能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2>、4>符合题意;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精神支撑与心理基石,他们都来源于社会实践, 1>说法错误;材料强调文化自信的作用, 3>是对什么是文化自信的解释,与题意不符。

单选题

4.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文化自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 B.文化自信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
  • C.作为民族精神核心的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支柱
  • D.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于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
  • 确定
  • 解析

解析

文化自信能够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但不能发挥决定性作用,A错误;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C错误;材料强调文化自信对于民族复兴的重要性,D与题意不符。

单选题

5.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底气,既来自我们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丰富性与和而不同的包容性和创造精神,也来自体现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红色文化的革命性、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和导向性。下列对文化自信理解正确的是( )

  • A.文化自信是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 B.文化自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
  • C.文化自信决定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的实现
  • D.文化自信是来源于世界人民对中华文化的一致认同
  • 确定
  • 解析

解析

文化自信是对发展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A错误;“决定”不准确,C错误;世界人民对中华文化并不一致认同,D错误。

答题结束